"骍骍角弓,翩其反矣"——中国角弓介绍

2021-01-28 16:34 中国体育博物馆

  《诗经·小雅·角弓》有云:“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弓很早便已出现,人类在走出非洲之前就已使用木弓狩猎。进入文明时代后,东方发展出了古埃及和亚述的三角弓、中亚草原的斯基泰弓和鞑靼弓、蒙古高原的长弰弓、中国的汉长弰、明小弰和清弓、朝鲜半岛的韩弓、北印度的螃蟹弓、小亚细亚的土耳其弓等筋角木复合弓。

  角弓主要由动物筋腱、竹木、牛羊角和动物胶制成,一般短小灵活,利于在战车或战马上作战。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很早便已掌握了角弓制作技艺,并发展出了纷繁复杂的角弓品种。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康康中国传统角弓的经典弓形吧~

斯基泰弓

  “斯基泰”一词音译自希腊语“Σκ?θης”,是指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3世纪从黑海北岸到中亚草原一带游牧的一支白人,中国古代称之为“塞种”。其善弓马,所携之弓呈蛇形双反曲状,即斯基泰弓。斯基泰弓的形象曾出现在古希腊陶器上。新疆鄯善县约商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的洋海古墓群中也发掘出了斯基泰弓实物,是我国目前出土最早的角弓。同时期殷商甲骨文中的呈夸张双反曲的“弓”字、“射”字等字形即是依据斯基泰弓象形所造。

洋海古墓群出土斯基泰弓实物及复原弓

长弰弓

  长弰弓,得名于其较长的弓弰和相应较短的弓臂,是我国历史上流行的时间最长的弓形,自汉至明前后出现约十五个世纪。将弓弰制长利于发挥杠杆效应而省力,同时便于稳定射击。我国新疆民丰县汉代尼雅遗址、尉犁县汉晋时期营盘墓地、甘肃嘉峪关汉代遗址等出土了多批长弰弓实物。唐代长乐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中壁画所绘《仪卫图》、唐代梁令瓒所绘《二十八星宿图》、辽代李赞华所绘《获鹿图》、宋代《大驾卤簿图》、元代刘贯道所绘《元世祖出猎图》、明初《明宣宗射猎图》等古代绘画中所记录的弓也均为长弰弓。

辽 李赞华 获鹿图(局部) 大都会博物馆藏

小弰弓

  小弰弓广泛流行于明代,相较于长弰弓,小弰弓的弓弰小、弓臂长、箭速快。我国小弰角弓出现的历史较晚,元代以后方才逐渐普遍性出现,因为水牛约在宋代才开始普及,且蒙元西征活动大大促进了东亚与西亚角弓技术交流,鞑靼弓等小弓弰型角弓制作技术引入中国。因此,明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小弰角弓,又被称作“明小弰”。明小弰的弰头极富特色,弦口两边修成较大叉口,呈线条柔美的枝梢状。《出警入跸图》就生动记录了明神宗骑马腰悬小弰弓的场景;明代王鸣鹤所著《登坛必究》、茅元仪所著《武备志》和高颖所著《武经射学正宗》也都对小弰弓进行了记载。

明 出警入跸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弓

  清弓得名于清朝,由满族人带入中原并普及到全国,是我国古代最后形成并得到普及的弓形。清弓的弓弰和弓臂长度均较大,即明末高颖《武经射学正宗》中记录的大弰弓。清弓除狭义上的满族用清弓外,清及以后的蒙古弓、青海弓均属于清弓系。虽箭速不快,但可凭借巨大的尺寸射发重箭,实战讲究“长弓巨矢,近人而发”,杀伤力强悍。故宫收藏有较多清弓实物,清代诸帝王御用弓保存完好,部分依旧可上弦射箭。清弓是我国传承最直接、保存最完善的传统弓,在当今国际上往往代表了中国弓。

清 郎世宁 玛瑺斫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