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毽球

  毽球运动,民间俗称“踢毽子”,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具有民族色彩的体育运动,在我国的京、津、沪及河北的承德等地区民间传统踢毽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多年来长盛不衰。

  毽球已经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从我国民间古老的踢毽子游戏衍生而来。据传,毽子为蹴鞠之戏二十五法中之一,为黄帝所作。另据历史文献及出土文物证实,毽子在我国汉代就有开展,隋、唐时十分兴盛。宋时,高承在《事物记源》中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对毽子的制作及踢法做了详细的记载。明清时期,现金网赌博_鸿运国际*官网:踢毽子的记载很多,如明进士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以民间谚语的形式说:“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至清末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形容踢毽子:“手舞足蹈,不少停息,若背若面,若背若胸,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落。”由此可见当时民众对于毽子游戏的娴熟。

  图片来源:www.gdcyl.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1537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类似毽子的游戏。如侗族、苗族、水族的手毽以及侗族的哆毽等,都是在毽子的基础上变异产生的。毽球既可以作为正规的比赛项目,亦可不受场地限制,在室内或室外空旷的地方随意游戏,规则简单、操作方便,并集娱乐性、健身性和竞争性于一体,广受群众喜爱。20世纪40年代始,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定期举行踢“过河”毽的比赛,广州出现了“网毽”比赛。随后,毽球运动在场地、规则方面逐渐完善。

  正式的毽球比赛场地长11.88米,宽6.10米。场地中间画一条中线将场地分为两个区域,并在中线上设球网。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毽毛为4支白色或彩色鹅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赛队由6人组成,上场队员3人。发球队员在本方开球区内自抛自踢至对方场区,然后双方队员用膝以下部位踢球,或用膝以上部位触球,组成进攻和防守,双方按规则将毽球击入对方场地内而不使毽球落在本方场内。每方最多踢球不超过3人次,一个人不能连续踢两次和触两次球,否则违例,由对方发球或得分。掌握发球权一方,将球击入对方区域内,或对方失误则算得分,该队可连续发球得分直至本方失误则换发球。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

  1928年12月,上海市在举办的“中华国货展览会”期间,举行了首次踢毽子公开比赛。1933年10月,踢毽子比赛出现在全国体育运动会上。20世纪30年代,涌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踢毽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各种踢法丰富多彩,高难翻新的动作层出不穷。

  新中国成立以来,毽球运动日趋完善和规范。196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飞毽》一片,介绍了踢毽运动的历史和踢法。1963年,踢毽子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并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1984年,毽球被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并先后在北京、苏州、广州举行了毽球邀请赛和锦标赛。1987年9月,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标志着毽球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毽球比赛分别在1995年、1996年和1999年进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到今天,毽球成为我国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每年一届的全国毽球锦标赛、中国学生毽球锦标赛已形成制度,毽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毽球在中外体育文化交流互动中开始走向世界。1999年11月,由中国、越南、德国、匈牙利、老挝等发起成立了世界毽球联合会,2000年,第一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在匈牙利举行。毽球以崭新的姿态活跃于世界体育舞台。

  参考文献:

  谢成超,黄山鹰.毽球的体育文化价值探究[J].中华文化论文,2011,(4):40-43.

  龙明.毽球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71-73.

  孙弘,李琴.一项深受大众欢迎的健身运动——毽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28-30.

  林继富.中国民间游戏总汇球类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341.

  谭晓兰主编.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220.

  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100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82.

  编辑: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 陈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