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庆 | 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新发展

2019-03-26 16:33 中国体育博物馆

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新发展

杨国庆

(南京体育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一个以实现体育强国梦为目标,以人民体育为中心、彰显体育综合价值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有新的使命、新的担当、新的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现金网赌博_鸿运国际*官网局长在今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提出了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现金网赌博_鸿运国际*官网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三大任务。这三大攻坚任务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发挥竞技体育在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作用,这就需要以新思维、新理念思考新时代竞技体育的新发展,以新思路、新理论指导新时代竞技体育的新实践。

  1 以新思维准确定位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新走向

  现金网赌博_鸿运国际*官网总书记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赋予了竞技体育新的任务、新的使命。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竞技体育要以服务于“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布局为根本目标,紧密对接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新需要,将实现自身发展和带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发展的新内涵,以新思维充分认识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以新思路科学引导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走向,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新作用。

  一是确立新的竞技体育价值导向,适应强国建设新需要。我们要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统筹竞技体育发展思路,把握现代化强国建设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密切关系,深挖竞技体育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元价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新时代,竞技体育既要深刻认识为国争光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也要积极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要将竞技体育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密切关联,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重要方向,拓宽竞技体育的功能与价值,要从单一的成绩追求向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转变,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在改善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和社会化等方面做出新贡献;要从服务国家崛起的政治价值向服务社会需要的人文价值转变,服务新时期国家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要大力挖掘竞技体育特有的人文价值,深入践行竞技体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利用竞技体育的精神文化推广健康价值观,推动竞技体育在国家文明与社会和谐中发挥新功能。

  二是转变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丰富体育发展新内涵。要从传统的竞技主导向助推社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服务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需要,通过打造多门类、多层次的职业赛事品牌,将运动项目产业升级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撑产业,为社会健康消费和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要从“争光体育”向全面体育转变,从突出奥运优势项目向各类竞技运动项目全面协调发展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推动各类运动项目均衡发展,努力恢复各类项目间的“生态平衡”,实现竞技体育项目的职业化均衡发展、区域布局协调发展;要从注重数量规模型向强调质量效能型的奥运战略转变,提高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竞技体育宣传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彰显经济社会发展新风貌;要从“赶超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不断对为国争光注入新元素,塑造与体育强国相适应的健康积极的金牌观,树立遵守国际体育规则的良好形象,更加注重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为新时期国家建设提供强新动能。

  三是找准竞技体育新的发展趋向,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新要求。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积极适应“大健康”需要,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要方向,从“以金牌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少数人的体育向全民体育转变,主动引领全民健身工作深入开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要从训练竞赛向提升人们的精神素养转变,积极与群众体育融合,在运动项目协会组织、赛事举办、竞技标准、场地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引领全民健身开展,要成为打造民众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利用竞技体育特有的精神魅力、激励效应和带动效应,吸引现金网赌博_鸿运国际*官网群众参与体育,满足人民长期的健身、休闲需求;要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成为青少年社会化和品质提升的主要实践方式,在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提升青少年身体健康方面承担新任务,满足健康中国建设新诉求。

  四是构建新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提升体育治理能力新水平。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积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不断优化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推动竞技体育从“垂直型”管理向“扁平化”治理转变,从“中心—边缘”结构向“网式多中心”结构转变,通过提升竞技体育治理能力引领我国体育事业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从政府权力无限向权力有限转变,竞技体育要担当起服务提升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通过统筹政府、社会和各类项目协会关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要从政府管办合一“独轮驱动”向政府、社会、市场、个人“四轮驱动”转变,要进一步厘清国家、社会和市场在竞技体育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提升竞技体育体制结构活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要从粗放型向多种机制耦合创新的集约型转变,在新时期社会改革的驱动下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提升发展效益、优化发展方式,打造满足市场需求导向的法治构架,推动竞技体育由人力密集型向科学密集型转变,推动竞技体育的集约化、内涵式新发展。

  2 以新理念系统谋划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新举措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务,新时期的竞技体育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优化发展方式,科学规划发展路径,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升为国争光能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是建立举国体制与社会市场相结合的新体制。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坚持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以更为“开放”的观念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竞技体育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要大力推行条块结合的“扁平化”管理,合理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协调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打造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的新机制;要构建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竞技体育政府主导型治理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参与的竞技体育治理模式;要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项目协会等多元主体的关系,强化政府的调控型服务式治理,以协会、社会市场为治理主体,建立政府支持、协会主导、市场自主的竞技体育治理新模式。

  二是打造国家和社会多元参与的奥运备战新机制。新时代的奥运备战工作要创新发展思路,“以备战促改革,以改革促备战”,坚持创新备战、开放备战、协调备战和共享备战,打造奥运会备战组织管理运行新机制、新模式。要创新奥运备战政策体系和参赛策略,建立多元参与的“扁平化”奥运备战组织管理体系,通过整合奥运备战的制度性资源,健全奥运备战制度法规,调动全国备战奥运会的积极性,吸收现金网赌博_鸿运国际*官网的社会主体参与奥运备战,提高备战工作的社会化水平;要大力推行“跨项选材”,制定不同项目的奥运备战参赛策略,激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多元选拔方式,建立多元联动的人才输送体系,提高备战人才选拔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要大力推进“科技助力”工作,强化奥运备战科技攻关,大力推进科技介入日常运动训练,完善科技助力奥运的工作机制,提升奥运备战的科技含量,打造“科研—训练—保障”多元融合的奥运备战新体系。

  三是构建“四位一体”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方式,有效发挥教育系统、体育系统、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作用,推动体教融合,打造多元投入的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要推进国家队办队模式多元化,依托各类协会、俱乐部、市场等多方力量建设新型国家队,在各类学校、体校、俱乐部和职业队中选拔组建国家队;要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育后备人才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培养体系,通过厚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基础,不断优化三级训练网络体系,还要大力推行跨界、跨项、跨地域多元人才选拔工作,形成精英运动员培养与选拔的长效机制;要打造高级别的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健全复合型团队的激励、奖励保障机制,完善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收入分配和激励政策,提升教练员、裁判员等多层次人才队伍的保障水平,培育能够适应未来运动训练需要的复合型训练管理新团队。

  四是提升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智能化新水平。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创新运动训练和参赛方式,搭建科技助力平台,推动科技与运动实践深度融合,提升运动训练和参赛过程中的科技元素,推进“科技助力”工作。要推动“科技助力”与运动训练紧密融合,引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广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运用,加快训练场地、器材、设施等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推动高新技术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提高科学训练的基础设施水平;要建立与运动训练实践密切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技助力”工作,通过打造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平台,构建现代化多功能智能场馆,提高训练过程和状态监控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等方式,推进训练、科研、医疗、康复保障等多个元素融入训练参赛的整个过程;要加强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构建教练、体能、康复、科研、营养、心理等一体化复合型训练团队,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和创新能力,依靠科技攻关加强技战术创新,提高训练管理科学化新水平。

  五是建立与体制转型相适应的现代化竞赛新体系。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推动运动竞赛的社会化、科学化、制度化和多样化,不断拓宽体育竞赛种类,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竞赛体系,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引导、形式多样的竞赛管理体制。要推动竞赛体系的社会化、科学化、制度化和多样化,完善办赛方式和组织管理办法,扩大专业赛事举办和参赛的灵活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赛、大奖赛、分站赛等,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要创新中国特色职业体育发展方式,做好职业体育联赛顶层设计,充分调动社会市场参与职业赛事的积极性,构建政府引导、依托市场、协会监管的联赛管理制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联赛发展模式;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化品牌赛事,充分挖掘不同项目的职业化发展潜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和高水平职业化品牌赛事,积极推动各类运动项目俱乐部走向国际市场,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化赛事新局面。

  3 以新思路深刻认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新内涵

  新时代的中国竞技体育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把竞技体育事业放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去落实、去担当。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大力推进竞技体育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以提升为国争光能力,实现竞技体育自身快速发展、带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重要方向,促使竞技体育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

  思想是引领。以现金网赌博_鸿运国际*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引领,以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为目标,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以新思想引领竞技体育改革发展新实践,开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新征程。

  发展是关键。现金网赌博_鸿运国际*官网主席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着力于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推动竞技体育向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方向发展,不断增强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使竞技体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促进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发挥新作用。

  目标是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道路,坚持实施奥运战略,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关键,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改革是根本。围绕新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新要求,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以优化结构布局为重点,加强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协同联动、上下协同,形成改革合力,全面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地方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运动队管理体制、运动员选拔机制等多方面改革,提升竞技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水平。

  市场是主导。转变竞技体育发展观念,拓宽竞技体育管理主体,引入市场机制,协调好政府、社会、市场、协会等多元主体关系,调动社会力量支持竞技体育发展,推动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构成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整合多方力量,合理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协调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创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为举国体制注入新活力。

  4 以新理论科学指导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新实践

  新的理论创新是竞技体育新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竞技体育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新的理论创新,竞技体育的发展只能是停滞不前,始终在老路上徘徊。因此,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首要是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要重视几十年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智慧的凝练,坚定体育发展的模式,尊重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增强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充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的理念、战略为导向,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发展,进而重构出系统完整、协同创新、组织严密、机制灵活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来解决中国体育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一是处理好体制与机制的关系。新时代,面对举国体制存在运行效率不高、协同能力薄弱、功能发挥不畅等问题,我们亟待处理好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构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机制。我们既要客观认识举国体制存在的不足,也不能过度夸张市场机制的功效,既要继承和发扬举国体制的优势和长处,又要利用市场机制的长处来弥补举国体制的不足,要推动举国体制优势与市场机制优势的系统耦合和功能性互补,重点要根据国情、“体情”和时代需要 , 创建一个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型体育运行机制。要充分认识政府主导下的市场有效参与,通过举国体制补市场机制的无序,防止投机、利益冲突和恶性竞争;通过市场机制补举国体制调动资源能力不强、激励和约束方式单一、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推动创新和突破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等短板。此外,我们还要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服务市场的职业体育与“奥运争光”的专业体育协调发展,既要立足我国国情又要尊重职业体育发展规律,引导高水平职业体育项目参与到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大赛中,提升为国争光能力。

  二是处理好功能与价值的关系。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承载着为国争光的政治功能,也肩负着助力体育产业、引领和带动群众体育发展等多元价值。我们既要明确为国争光是党和人民赋予竞技体育参与国际竞争的神圣使命,也要认清服务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应有的时代责任。这就要求,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提高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为国争光能力,通过为国争光引领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利用参与国际赛事发扬新时期国家形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清为国争光并非是竞技体育的唯一功能,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进一步拓宽自身的价值内涵,要从单向度的为国争光向全面服务社会转变,从单纯追求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向提升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转变,通过竞技体育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为群众体育提供现金网赌博_鸿运国际*官网的体育消费产品;通过竞技体育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不断挖掘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三是处理好结构与效益的关系。要处理好竞技体育发展的结构与效益的关系,就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优化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推动竞技体育从要素驱动向多种机制协同联动的创新驱动转变,从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向依靠科技引领、制度完善、理念创新的集约型转变,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向追求综合实力的增强、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学密集型转变,提高竞技体育结构的整体效益,推动竞技体育的内涵式发展。另外,我们要统筹竞技体育的项目结构,建立合理、均衡的项目布局,要从突出优势项目向推动各项目结构协调发展转变,统筹奥运与非奥运项目、夏季与冬季项目、优势与潜优势项目、集体球类项目与基础项目及弱势项目的协调发展,追求项目结构的整体发展、整体效益。我们还要处理好竞技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的关系,根据我国运动项目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推进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广泛利用社会市场资源进一步提升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满足“奥运争光”的需要。

  四是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普及基础上提高 , 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依然是处理新时期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重要方针。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现代体育高度分化的结果,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两个重要内容,两者同质异形、相互依存、功能互补、关系密切,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首先要树立体育的整体发展观,明确共同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要求在处理普及与提高、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时要树立“大体育”理念,以满足人民的体育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延伸。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做好提高工作,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另一方,要通过竞技体育的提高带动群众体育更好地的实现普及,通过竞技体育的示范和引领功能助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最终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同共进、融合发展。

  五是处理好训练与竞赛的关系。训练和竞赛是竞技体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有着不同的内涵,训练是积累、竞赛是表现,训练是过程、竞赛是结果,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竞技体育成绩。随着现代化竞技运动对训练和比赛要求的日益提升,国际化高水平竞技体育对训练和比赛水平有着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两者的内在关系。一方面,训练是比赛的基础,良好的比赛成绩建立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之中,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竞赛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明确竞赛不是训练的唯一目标,而是训练的形式和内容,竞赛可以产生负荷和量的积累,锻炼运动员心理素质,是一种提高运动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可以说竞赛也是训练的特殊形式。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科学处理两者的关系,贯彻实施“以赛代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科学训练理念,不断提高训练和竞赛的科学化水平。

  5 结语

  新时代赋予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任务、新使命、新目标。站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中国竞技体育要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适应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转变,服务新时期国家形象建设需要,积极适应国家全方位、立体化外交的新格局,在实践“一带一路”外交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中发挥新作用。新的时期,我们需要用新思维、新理念思考竞技体育新发展,以新思路、新理论指导竞技体育新实践。面对新时期备战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三大任务,我们必须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实干、创新、更有效率的科学备战方式去迎接挑战,在奋力完成“三大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创造新条件,推动竞技体育更好地助力于现代化强国建设,为早日实现体育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本文刊载于《体育文化导刊》2019年第3期)